过半学生可解开游戏防沉迷系统!该如何防止学生绕过防沉迷系统?

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 , 8月30日 , 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 严格限制孩子周末最多只能玩3小时游戏 。那么过半学生可解开游戏防沉迷系统 , 该如何防止学生绕过防沉迷系统?下面我们来看看 。

过半学生可解开游戏防沉迷系统!该如何防止学生绕过防沉迷系统?

文章插图
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超一半青少年近视 , 因沉迷网游而影响学业、引发性格异化的现象呈增长趋势 。
因为过度使用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导致的新闻热点悲剧事件比比皆是 。
15岁少年沉迷游戏一个月突然中风
因此 , 国家重拳出手 , 从源头上限定玩游戏时间 , 只为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此新规一经发布 , 就得到了亿万深受“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之苦家长朋友的点赞、支持!
韩国各大媒体用大篇幅介绍了这项举措 , 很多韩国家长发朋友圈:“因为新冠疫情 , 很多孩子陷入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真羡慕中国有这样的魄力 。”
该规定在游戏业、电竞业也引起了强烈震动 。对电竞这个领域的发展来说 , 这并不是坏事 , 能让这个行业变得更加规范 。逐渐摆脱之前被妖魔化的标签 , 成为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多家游戏厂商发布公告 , 表示将“严格遵守 , 积极落实” 。KPL联盟赛事委员会也声明:KPL与K甲选手必须年满18周岁方可参赛 。
甚至有人发起“成年人需要防沉迷吗”的讨论 , 提出也有必要救救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成人 , 将来可以为所有年龄层的手机用户提供“防沉迷”系统保护 。
但是 , 近期调查发现 , 部分店铺仍向未成年人倒卖“无防沉迷”游戏账号 , 过半学生可解开游戏防沉迷系统 。
仅仅依靠防沉迷系统来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 , 远远不够 。
若想从根本上解决沉迷问题 , 还需要家长和学校想办法满足孩子之前只能从网络游戏中获取的情感需要 , 比如成就感、存在感、快乐与放松等 。
增加其他快乐和成就感 。在新规颁布前 , 有一位智慧家长 , 面对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情况 , 没有强制断网 , 而是经常带着孩子去打乒乓球 , 并故意设置吊球挑战 。慢慢地 , 孩子从打乒乓球中获取的快乐远远超越了网络游戏 , 从此不再沉迷 。
身教重于言传 。家长以身作则 , 每周留出一定“放下手机 , 陪孩子玩耍、交流”的时间 , 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
8月30日晚 , 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 要求所有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
打开账号交易平台可以看到 , 不少平台在首页都会放出禁止未成年人使用的说明 。交易账号时也需要填写姓名和身份证号 。购物网站也规定 , 购买网络游戏服务需要提供身份证信息 , 但采访人员发现 , 部分店铺在销售租赁游戏账号过程中并不会核实买家的年龄信息 , 明知买家是未成年人也不会劝阻 , 甚至将“无防沉迷”作为账号的卖点之一 。
此外 , 虽然许多游戏公司推出了人脸识别系统 , 在游戏中弹出来核验玩家是否和注册的身份为同一个人 , 但店铺也会提供解锁服务 。
业内人士告诉采访人员 , 这些店铺手中的游戏账号分为两类 , 一种是店铺利用网上的身份证信息批量注册由代练提升至一定等级后销售的;另一种则是成年人将自己长期使用的账号挂在店铺内进行出租或者销售 。想要真正完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 , 就需要对账号销售租赁店铺进行监管 。落实未成年人不得买卖租赁账号的要求 。
然而除了买卖租赁账号外 , 未成年人也会借助其他渠道获得通过实名认证的账号 。
?目前人脸验证仍是一个核实玩家身份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 但不少学生也已经总结出了人脸验证出现的条件 。
上海市某中学高中生 :如果你一直超时超额玩 , 人脸认证会频繁跳出来 。
不少学生告诉采访人员 , 同学间往往会相互讨论寻找防沉迷系统的漏洞 , 从2007年防沉迷系统上线到现在 , 面对不断完善的系统 , 他们总能找到解决方法 。
中学生 小杨:能解开防沉迷系统的占大多数 。
据了解 , 起初游戏平台只是在游戏登入时验证账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 并不会对账号及其使用者身份进行核实 。因此 , 在相关平台的政策出台之后 , 从事账号流转和买卖的相关人员也开始支楞起来了 。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 账号流转买卖是不被相关平台所允许的 , 然而 , 市面上还是有不少私自交易账号的行为 , 并且这些现存的账号流转与买卖都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首先 , 不管是账号买方还是卖方 , 都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 而信息泄露会有哪些安全隐患想必也不用我多啰嗦 , 除此之外 , 网上交易账号果涉及到个人信息 , 引来网络诈 骗 , 还有可能触犯相关法律 。
2021年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在几个月前发布 , 规定指出众账号是指互联网用户在网站、应用程序等网络平台注册运营 , 面向社会公众生产发布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的网络账号 。
值得注意的是 , 不少诈骗分子也盯上了“解除防沉迷系统”的这块蛋糕 , 转而将诈骗目标锁定了未成年人 。
来自无锡的13岁女孩因沉迷手游 , 经常被防沉迷系统限制 , 看到某视频平台“40元即可解锁人脸识别”的广告 , 随后被骗了5300多元压岁钱 。
小女孩晶晶首先是在刷某视频网站时被平台推送一个关于手机人脸识别的视频 , 视频下面其中的一条留言引起了她的注意 , 并且有人在评论区回复说 , 点击自己的账号便可以获取解锁防沉迷系统设置的方法 。于是 , 晶晶便私聊了对方并被诱导添加了对方的QQ账号 , 添加完毕之后 , 对方表示只需要40元就可以帮助解锁 。随后 , 她同意了 , 对方还手把手教她从微信钱包转账到QQ , 并且要求她提供游戏账号、密码以及绑定的身份证号码 , 姓名等信息 。但晶晶表示 , 游戏账号绑定的身份证是朋友妈妈的身份证 , 无法提供 , 于是对方表示需要118元买解封卡 , 解完之后便可以退款 , 晶晶同意了 , 随后给对方发了118元红包 。紧接着 , 对方又不断以“接触实名认证”、“购买游戏通行证”、“游戏再认证”、“实名审核”为由要晶晶支付1000-3000元不等 , 一通操作下来 , 晶晶被骗取的总金额达5300元 。
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提醒道:“防沉迷模式旨在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 ‘破解’防沉迷可能迎合了未成年人的好奇心 , 但现阶段轻易破解防沉迷技术屏障基本不可能 , 是一种明晃晃的诈骗 。”
一个想玩一个想赚 , 这些店铺明知买家是未成年人也不会劝阻 , 甚至将“无防沉迷”作为卖点之一 。
前几天参与讨论未成年人防沉迷问题时 , 对未成年人账号 交 易 漏 洞发表建议时 , 就收到了不少反对意见 。
保护未成年人成长 , 大势所趋之事 , 又有何异?赚钱是没错 , 但是要合规讲点社会责任吧 , 这种明知故犯 钻 空 子之人当重罚!
从2007防沉迷系统上线 , 总是一直会被找到漏洞 。未成年人防沉迷任重而道远 , 这不止需要防沉迷系统和国 家 法 规的完善 , 也需要游戏厂商和衍生产业 , 以及家长和学校等各方面的配合和努力 。
游戏防沉迷的根源就不在游戏身上 , 先说小学生哪来的手机不都是家长的吗?家长不做人脸 , 他能玩吗?说到底还是为了图清静 , 把手机交给了孩子 。
“此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新增了网络保护专章 , 该通知是新闻出版署行业管理的部门规章 , 从法律到部门规章一脉相承下来 , 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成长教育引领环境改善的要求 , 符合国家需要和时代要求 。另外一方面 , 对于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的行为 , 需要说明的是包括严控网络游戏在内 , 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也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 不是单靠一条政策就能做好的 。”8月31日 ,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宗奎对贝壳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31日上午还能登录新规对游戏行业影响几何?
通知下发当天 , 腾讯、网易、哔哩哔哩、完美世界、游族网络等各大拥有游戏业务的公司均发声表示将积极响应通知要求 。如游族网络表示除规定时间外 , “不在其他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
8月31日上午 ,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以未成年人账号登录梦幻西游、三国杀等热门游戏APP发现 , 还可以正常登录并进行游戏 。对此 , 有游戏行业从业者表示游戏公司响应政策有一个落地时间 , “需要对游戏版本进行更新 , 更新之后未成年人账户应该就不能在平日登录了 。”
“这个政策影响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严重 , 未成年人的登录时间变少 , 登录活跃数据肯定会有一定影响 , 但基本不影响到收入 。”某头部游戏公司从业人士李宇(化名)告诉采访人员 , “个人觉得锤子落地总是好的 , 其实比预期要乐观一些 , 新政策带来的损失是大部分游戏可以承受的 。”
李宇解释称 , 未成年人对于大部分游戏产品的营收贡献很低 , 作为游戏公司肯定希望尽全力配合未成年人的防沉迷建设工作 , 从而希望争取减轻对于整个行业的卡脖子的限制 。“玩游戏的未成年人中大约90%以上都是‘白嫖’的 , 不会付费 。因为未成年人身上并没有多少钱 , 付费能力远远比不过大人 。在大部分游戏产品上 , 未成年人的营收贡献都不到10% , 或者至多是百分之十几 , 个别主要用户是未成年人的产品除外 , 不过这部分游戏在市场上可能不到2% 。”
现有数据或能佐证李宇的说法 。8月18日 , 腾讯在其第二季度财报中首次披露12岁以下玩家的游戏流水占比 。腾讯表示 , 在2021年第二季度 , 16岁以下未成年人对其在中国网络游戏流水的占比为2.6% , 其中12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占比仅为0.3% 。
但对此 , 资深游戏玩家老牛表示不能完全根据数据说话 。“据我了解 , 未成年人对网游贡献的营收很低 , 可能不到5% , 但未成年人贡献的游戏活跃用户数量并不少 。虽然总有玩家抱怨遇到了‘小学生队友’ , 影响游戏体验 , 但当这些队友是对手的时候 , 反而能增加游戏的‘虐菜’快感 。换句话说 , 免费用户存在的价值 , 就是让付费用户高兴 , 因此如果免费用户的数量减少了 , 对游戏整体运营和环境来说肯定也不是好事 。”
此外 , 李宇坦言 , 因为未成年人的防沉迷问题 , 整个游戏行业受到了非常多的限制 。“比如版号限制 , 导致原本每年可发行的游戏锐减至一千余款 , 大量的游戏项目研发完成后却无法付费上线 , 且无法预知版号获取时间 。只能选择养着团队 , 或先发行海外市场 。在这一过程中 , 大量的中小公司被耗死 。”
8月30日通知下发当日 , 网易开盘跌逾8% , 此后跌幅收窄 , 截至收盘股价下跌3.39% , 哔哩哔哩收跌5.61% 。
“我认为对一个行业来说不能只看是不是限制了服务提供时间 , 减少了收益 , 而要从长远和基础的层面来看待 。因为一个行业的发展肯定有多种因素 , 持续健康的发展对行业反而是有利的影响 , 相对于把行业或者企业的发展寄托在模糊不清的灰色领域 , 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规则引导 , 对行业发展也是健康的基础性支持 。”周宗奎表示 。
应用商店前列网游均接入实名验证系统可通过输入成人身份信息“绕过”防沉迷
“除去统计数据外 , 还应该看到有一部分未成年人玩家其实隐藏在成年人的账号之下 , 不能忽视这一部分群体 。”老牛告诉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
据了解 , 目前识别未成年人玩家身份的主要方式就是身份信息实名验证 。在今年的China Joy大会上 ,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杨芳表示 , 目前国家层面的防沉迷实名认证平台已建成 , 接入企业5000多家、游戏超万款 , 初步达成了防沉迷工作的基础性目标 。
8月21日至31日 ,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下载了华为手机应用市场游戏榜上排行前列的游戏APP , 如王者荣耀、和平精英、梦幻西游、迷你世界、斗罗大陆、问道等 , 发现所有游戏全部接入了实名验证系统 , 必须输入满18岁成年人的身份信息 , 并且身份证号和姓名匹配才能进入游戏 。其中 , 王者荣耀等腾讯旗下游戏还开启了对可疑账号进行人脸筛查的“全天巡查”机制 。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注意到 , 此前曾有采访人员调查显示有未成年人通过上网下载公开的身份信息以及随意输入身份证号就能登录网游 。但据贝壳财经采访人员实测 , 若在游戏中输入目前市面上已经暴露了的实名身份信息时 , 多款游戏均显示该身份信息“已经被注册” 。如采访人员在梦幻西游实名认证环节中输入网上泄露的一份身份证信息发现 , 其注册界面显示“同一身份证已认证 , 或认证中的账号超过5个上限” 。
“2017年我们开始试验防沉迷的时候 , 发现只要买一个身份证号 , 姓名随便输入都能通过验证 , 这是因为实名信息都在公安部 , 后来我们接了公安部的系统 , 杜绝了这样的可能性 , 正常来说小朋友以自己身份证注册 , 我们都会要求做监护人的信息验证 。”某知名游戏公司员工晓倩(化名)告诉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
那么 , 实名验证能够“挡住”未成年人打游戏吗?从事游戏租号业务多年的郑毅(化名)告诉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 每年的暑假都是买号和租号业务最繁忙的时候 。“以某游戏举例 , 大概V8号100皮肤左右租一个月能卖300块 , V9到V10组一个月能卖800块 。”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在交易猫、租号玩等账号买卖、租售平台上 , “本账号已过防沉迷 , 永久使用 , 无限制时间”等信息是不少商品的噱头之一 。例如 , 20元可以购买到已经过防沉迷的王者荣耀账号 ;有梦幻西游账号显示“已认证身份证” ;有CF手游账号显示“绑定防沉迷”为“否”(绑定的身份证已满18岁 , 没有触及防沉迷 ) 。
不过 , 交易猫、租号玩两家游戏账号买卖平台也需要进行实名认证才可买卖 , 经采访人员验证 , 这两个平台上也必须输入真实的身份信息才能进行账号买卖 , 若输入网上公开的身份信息会显示“账号绑定数量已超上限” 。此外 , 平台内有“禁止未成年人交易”的免责条款 。
需要注意的是 , 目前在黑灰产买卖平台上可以花钱购得身份证实名信息 , 未成年人只要购买未注册过的身份信息 , 即可“绕过”上述实名验证流程 。
但贝壳财经采访人员通过采访未成年人游戏玩家发现 , 相比于花钱在黑市上购买身份信息这样难度较大的事 , 相比之下 , 拿到自己父母或亲属的身份证信息 , 甚至直接用父母的手机玩游戏更为容易 , 如华为手机账号只要绑定了成年人的身份信息就可以通过其他游戏厂商的防沉迷测试 。
8月30日 , 小学二年级的小满告诉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 他的游戏账号没有时间限制 , 原因是“用的爷爷的账号” 。而初中一年级的小白也告诉采访人员 , 她自己的游戏账号一天只能玩1.5小时 , 但如果时间到了 , “换一个身份证登录就行 。”
对此 , 小满的爷爷告诉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 他不太清楚游戏防沉迷的规章政策 , “他要手机 , 如果是正当理由我就会给他玩 。”但照此推测 , 如果成年人配合未成年人经过了首次身份注册 , 那么后续再打开游戏 , 游戏厂商就会视该账号为成年人账号 , 不会再施加防沉迷限制 。
“我知道游戏有防沉迷设置 , 但孩子会有别的方法(绕过) , 比如用成年人账户 。”高中学生家长王女士告诉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 “如果孩子能够沟通 , 玩游戏有时间限制 , 我认为还不算是真的沉迷 , 真的沉迷无论用什么手段都没有办法限制住孩子 。”
人脸识别是有效手段?黑产:过验证首次80元后续一次40元
通过对未成年游戏玩家的采访 ,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发现 , 技术手段上 , 人脸识别或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途径 。
“想解决孩子拿父母身份证的事情比较困难 , 因为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监管不严 , 而且有时候父母会配合孩子做这个事情 , 而且爷爷奶奶更可能被孩子骗了去配合孩子 。其实开通人脸识别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手段 , 尤其是背后身份信息的匹配 , 而且人脸识别不能是一次性的 , 在游戏过程当中也需要采集人脸识别信息 , 需要多次验证才能确定他究竟是不是一个未成年人的账户 。”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田丰对贝壳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截至目前 , 首个试水人脸识别验证的游戏公司是腾讯 。2021年7月5日 , 其健康系统正式上线“零点巡航”功能 , 凡是拒绝或未通过人脸验证的 , 将被当成未成年人 , 纳入腾讯游戏健康系统的防沉迷监管并踢下线 。根据2021年6月数据 , 平均每天有580万个账号在登录环节、2.8万个账号在支付环节触发了人脸识别验证 , 其中因拒绝或未通过验证 , 登录环节有91.4%的账号被纳入防沉迷监管 , 支付环节有87%的账号被拦截了充值行为 。8月3日 , 腾讯还将原来的“零点巡查”升级为“全天巡查” , 可疑账户全部重新认证 。
需要注意的是 , 该功能也并非“万无一失” 。8月26日 ,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联系到一位从事“代过人脸”业务的黑灰产人士 , 对方表示微信用户只要支付80元(QQ用户120元) , 让“料子”(即尚未注册的成年用户)将自己的身份信息绑定至游戏账户中 , 就可以过人脸识别验证 。
但一旦绑定上“料子”的身份信息 , 游戏账号的后续人脸识别就只能再由“料子”进行验证了 , 且每次服务都需要收费 , 该黑灰产人士表示 , 如果后续再弹出人脸验证 , 他会以40元一次的价格提供后续服务 。
实际上 , 即便未成年人通过特殊手段“上号” , 人脸识别也会大大增加其游戏成本 。“如果说身份证实名验证系统是一道门 , 那么人脸识别系统就是一堵墙 。你只要配一把钥匙就能开门 , 但面对一堵墙 , 虽然一两次可以翻过去 , 但如果次次都翻墙 , 成本就太高了 。”8月24日 , 郑毅决定不再接游戏中的“过人脸”业务 , 理由是成本太高且违法 。
据了解 , 目前教育界支持刷脸游戏的声音并不少 。“建立防沉迷系统 , 1 , 必须国家强制实行 , 2 , 必须各游戏平台联网 , 统一实施 , 否则 , 用户换一个游戏就可继续玩 , 3 , 每次玩游戏都进行人脸识别 , 或者其他可验证本人身份的方式验证 , 就如现在高考志愿填报系统 , 为避免被他人使用 , 每次登录都需要验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
在他看来 , 每次玩游戏都要通过人脸识别或其他可验证本人身份的方式验证 , “从技术手段上来说 , 这完全可以实施 。事实上 , 今后针对成人用户 , 也必须建立防沉迷系统 , 现在已有这方面的建议 , 成人沉迷游戏也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有可实施的防沉迷技术不用 , 能解释的理由 , 就是纵容 。”
但另一方面 , 人脸识别也催生了新的问题 。
郑毅告诉采访人员 , 人脸验证打击最大的其实并不是未成年玩家 , 反而是买号的成年玩家 。“许多成年玩家为了追求游戏快感 , 购买了游戏等级高、装备好的账号 。后来跳出人脸识别时被识别出不是本人 , 结果被上了防沉迷 , 一天只能玩几个小时 , 得不偿失 。”网友“动漫路人乙”表示 , “游戏玩了一半突然就弹出了人脸识别 , 弄都弄不好还得重新登录 , 每次都一样 , 体验极差 。”
防沉迷究竟要怎么做?专家: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发现 , 过度的人脸识别行为也可能会为隐私保护带来隐患 。根据8月20日通过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 生物识别和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被列为了需要“单独同意”的敏感信息 。
“用人脸识别抽查是否是本人在玩对于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是很有效的预防手段 , 当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正常玩游戏的成年玩家也会被抽查 , 目前人脸识别需要用户的单独同意 , 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层面还缺少有强制执行力的要求 , 执行过程中也要找到恰当的技术方法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对贝壳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他认为 , 厂商对采用人脸识别鉴定是否是本人的技术一定要严加控制 , 甚至要对这类技术做一定的检测、评估和备案保证 , 使得该过程不会过度采集和留存未成年人的人脸信息 。“如果我们排除了游戏厂商想赚未成年人钱的想法 , 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不让未成年人玩游戏?最好的办法只能是把游戏直接停掉 , 当然这不现实 , 所以希望公众能提出更好的意见 ,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 有必要让所有公众了解这里面的难度 , 矛盾点在哪里 , 群策群力 。”
李宇告诉采访人员 , 他挺支持用人脸识别技术防沉迷 , “这是唯一更有效的办法了 。并且只要上级希望我们加强防沉迷管控 , 我们游戏公司非常愿意配合 。”
不过这项技术也并不是单个主体可为 。他表示除了游戏公司自身外 , 这项技术也需要游戏渠道商配合 , 以及接入政府有关部门的数据系统 。“据我了解 , 华为渠道已经内置了摄像头验证 。”而谈到一些孩子使用大人的身份证绕过防沉迷系统 , 他表示 , 对于这个问题 , 人脸识别的摄像头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 , 但是如果 , 想要效果更多 , 就还是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 比如 , 验证之后要给父母手机发短信验证等 。“但是这个就需要多部门的配合 。”
游戏玩家王信(化名)觉得 , 之所以现在大量小孩玩游戏 , 是因为他们没有别的东西可玩 , “就跟小时候没手机游戏 , 就千方百计看电视一样 。“他认为大人只想他们读书学习 , 但是一直这样是不可能的 。”家长应该多带孩子出来 , 看看外面的世界 , 开阔一下眼界 。“另一位观察人士表示 , “对于男孩来说 , 家庭氛围好的 , 爸爸能陪伴孩子经常互动和运动的 , 一般不会沉迷游戏 。”
在一些家庭里 , 家长的亲身示范确实起到了一些效果 。一位妈妈告诉采访人员 , 她的大孩子今年五年级升六年级 , 老二一年级升二年级 , 但是现在两个人都不打游戏 , 也不看电视 , “因为我也不看不玩 。”她表示 , 如果家长控制不住自己 , 那就比较麻烦 。
除了家庭氛围以及家长的引导 , 学校的管理风格也会影响未成年人在这方面的习惯 。20多岁的李蓝(化名)告诉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 她弟弟现在天天在家打游戏 。“不上学的时候就是疯玩” 。但是一去学校就能控制住自己 。另外一位年轻姑娘也表示 , 她弟弟在家也玩游戏 , 但是平时住校 , 学校管理严格 , 不让带手机 , 学习也紧张 , 自然没有玩游戏的机会 , “(学生吃饭)都是跑着去食堂” 。
在周宗奎看来 , 过去数字化和电子化的普及程度没有现在这么大 , 孩子的生活成长方式是不一样的 。“尽管手机和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影响还在探讨之中 ,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 就是过分沉迷 , 使用时间过长 , 达到成瘾 , 肯定对未成年人发展不利 , 此时需要成年人去引导 。”
【过半学生可解开游戏防沉迷系统!该如何防止学生绕过防沉迷系统?】 “包括网络游戏在内 , 青少年成长的环境需要多方面共同去努力 , 不是单靠一条政策和一家企业的社会责任就能做好 。已有研究表明 , 不是说上网就是不好的 , 上网也有学习咨询 , 而如果上网娱乐的时间冲击了线下时间 , 就会对学习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在对未成年人提供把关引导上 , 需要家长责任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共同努力 , 家长和学校也要注意到 , 新一代儿童成长要增长对未来信息的适应能力 , 要有网络素养 , 锻炼自控能力 , 对于上网的健康保证 , 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 也取决于整个网络生态环境的优化改善 。如果我们用健康、丰富多彩的内容取代了单一、让人沉迷的网络环境 , 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 , 建立密切愉悦的交往关系 , 这样网上沉迷行为自然而然就少了 。”周宗奎对贝壳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推荐阅读